笔趣阁 > > 北明不南渡 > 第三百二十八章 西部消息

第三百二十八章 西部消息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在曲阜的孔家人,原本过的锦衣玉食,万人尊崇的日子。

几乎也几天的时间内彻底覆灭,凡是姓孔的人,不管是远脉还是近支,在百姓的愤怒之下,部遭了秧,即使能有少数人逃出曲阜,只要暴露身份,都足以被人人喊打。

戚宗明带着明军来到曲阜。

看到的是百姓夹道欢迎明军到来。

他们拥护京城干翻孔家的决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蒙古人的身份。

更是因为孔家人祸害曲阜百姓实在太久太久了。

这时候的明军,就如同黑夜中初生的太阳。

给他们生活下去的希望。

戚宗明以及进入曲阜的明军,被当做爹娘一样贡起来。

自发的准备好了酒食,犒赏解放他们的大明将士。

“你们能够替朝廷捉拿钦犯,若让圣上知道,必然龙颜大悦,届时比会为诸位请功于圣上。”

戚宗明在得知,原本的孔家人准备逃跑,如果不是百姓的及时暴动,他这次来曲阜很有可能扑个空,虽然可以率军追击,但显然会更麻烦一些。

百姓的代表,一个叫作沈杨英的秀才,小心翼翼和戚宗明答话。“功劳倒不敢说,就是怕圣上责我等以下犯上之罪。”

按照常理,虽然朝廷准备对孔家动手,但是如果百姓越过规矩,聚众将孔家端了,还是容易犯了朝廷的忌讳。

但当时大家伙在知道孔家要跑的时候,实在是激情上头,忍不住了。

“这事本将倒也不敢保证,只能为诸位在圣上面前美言几句。”

“那也有劳将军了。”沈秀才看了下身边的其他百姓,继续问道。“乡亲们其实更关心另一件事,前元余孽盗种孔家,自然是死有余辜……但衍圣公不能因此空置吧。”

“圣上会不会新立其他的孔家族人迎于曲阜?”

这个,戚宗明没办法回答,他是军派,军不干政,政不涉军,这是目前的政治形式。

他来搞孔家人,并非是考虑到孔家人该不该搞,仅仅是因为军部和圣上下达的作战命令,他本本分分的执行而已。

至于衍圣公是不是还会新立一个。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甚至他提出相关的建议都是容易激怒圣上的。

戚宗明摇了摇头,不执掌。

这种事情,也只有朱慈可以回答。

当曲阜孔家千余人被带来京师之后,核心成员被处以极刑,而其他的家众也尽皆枭首示众。

这样的家族,朱慈甚至连姑息他们,发配做苦力,打入教坊司的想法都没有。

他们盗取孔脉的行为,实在太过于恶心,留下来一个都是祸害。

而北孔乃是蒙元遗种的事情,几乎刷屏了整个大明的消息渠道。

这种事情,触怒了国的知识分子,对于朝廷屠灭北孔的事情,也拍手称快。

当然,也有人会表示怀疑,但这样的人,很容易被其他人打上蒙元遗种的标签。

群起而攻之。

这是立场问题。

就好像一只满遗落在皇汉之间,根本不敢大声说话。

而在北孔事件爆发后,朱慈的科举改制也更容易推行了下去。

注意力被转移之后,反对科举改制的声音明显基本没有了。

尤其是那些反抗最激烈的士子,被拉去劳动改造,更加削弱了民间的士族力量。

至于衍圣公的事情。

朝廷上根本没人敢提。

虽然理论上来说,北孔在灭亡之后,理论上应当由比较正宗的南孔继承,但这个时候,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事情,如果圣上有意为之,那就根本不用他们来进言。

现在提反而触了霉头。

南孔血统应当是纯正的,不过这个时候混的并不怎么样,在衢州那边也没有封地,基本都过着苦哈哈的日子。

唯一的支柱在于南宗的会有一个人,世袭朝廷的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职。

孔侑亮就是这个五经博士,也是孔家南宗在京城的唯一代表。

如果朝廷准备在立衍圣公哦哦1的话,以他的身份应当是不二人选。

虽然他们和北孔基本没有任何瓜葛,也从没想过去抢夺衍圣公爵位的事情。

但他也算是目睹了当今皇上的所作所为。

偌大的北孔家族,在转眼之间被连根拔出。

一个个孔家人被推上了断头台。

尸体被喂了狗,几百年的积累荡然无存。

这一切的一切,在孔侑亮幼小的心灵中烙印下了巨大的阴影。

影响力巨大的北宗尚且如此?他们南宗如果不乖的话,怕不是凉的更透。

所以,孔侑亮很识时务。

或者说,无论是北孔还是南孔,卑躬屈膝是他们烙印在骨头里的基因。

从元到清,从袁大头登基,到溥仪大帝复辟,第一个拥护的人都是孔家人。

求生欲极强的孔侑亮也不会提出是不是立新的衍圣公的问题。

同时他还立场鲜明的支持朝廷的科举改制。

以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身份上书,阐述自己在研究四书五经这么些年来,发现其中许多处都曾被前元篡改过的痕迹。

“今之经义,实乃夷狄之书,若不明晰章义,实难为朝廷之官学。”

这是孔侑亮的进言。

着实让其他大臣咋舌。

北宗没了,即使不立南宗为衍圣公,此时南宗的地位也自然水涨船高。

孔侑亮作为南宗当家花旦,此时表态下,基本让下面的读书人也无话可说。

朱慈虽然对南宗也不感冒。

但还是对孔侑亮很识时务的行为表示赞赏,准其所请,令他修缮他口中被元廷篡改过的经义。

慢慢修,修的越慢,儒家凉的越透。

……

至此,科举改制的事情基本尘埃落定。

而朱慈在兴办新学堂,教授新学之余,依然在北京接到来自国各地的奏报。

一方面是南京那边。

将左良玉挡在太平一线,李岩和黄得功与其大军仍然在对峙,互有伤亡。

局势还在可控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西边的消息。

陕西在李自成之后,便群龙无首,各自为了争夺权力而战。

其中一部直接投靠了四川的张献忠。

张献忠面对唾手可得的地盘,派出心腹大将李定国,兵出汉中,对顺军的势力进行收编作战。

看最新最全的书,搜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