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大宋苏门 > 第一百五十章 对峙

第一百五十章 对峙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苏过觉得自己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但真正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还是觉得自己太过自信了。

身边跟着他来一起剿匪的汇聚起来的辖区衙役以及军方人员,他深深了解他们中大部分人真正的动机,所以,一开始,自己所领来的人与这些人就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暴露自己已有的认知,他甚至没有在暗地里把那些被认为是狠角色的家伙处决,从而增加撕破面皮后对峙的胜算。

前一天,苏过与密州司方参军吕颐浩根据自己所能参与战事的人制定了一个简单的作战计划。苏过得到吕颐浩的支持,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单的一人,对密州之地官员的腐化程度有了深度筛查的信心,这种时候,大宋文人的骨气完全突显在他的面前-------

好在土匪人员数量虽多,大都也是亡命之徒,可实际上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且,似乎很是轻视对方的力量,所以,并没有什么战略方向。也确实,官方人员中,除了参与战事的部分衙役以及密州的地方部队,而这些人,私下里却是与土匪统一战线的,而观苏过,身边拥有的人员,能真正属于他指挥的人员也就只有他自己的护卫队,凑合着也就五十来人。

这个数字是土匪一方对他的估量,土匪头子是从水泊梁山赶过来的晁盖,那是一个真正的猛人,想着通过这一次,或许能为自己以及这群手下找一个真正能与朝廷对峙的根据地。说实在的,大宋的那群湘军他还真看不上,不仅穷的像一群叫花子,而且在临战时,表现的相当猥琐,似乎根本不想参与进来,提议只负责裹挟苏过的人,使得他们无法反击,最好在没有任何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就把他们这群人拿住。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不仅湘军的小兵这么想,统军的地方指挥使也是这般想。

所以,当两方人员真正对峙时,湘军的人奔跑着便朝苏过这边涌了过来,还没待近身,就被吕颐浩喝住,在这里,对于湘军一方,他这个参军最大。小兵们似乎习惯了听从他的指挥,被他这么一声大喝,便忘记了真正的目的,停步不前。

土匪可真多!

这是苏过真正面对这群人时生出的感慨。还有就是蔡京这个知州可真是能干,在密州这个地方,能与这么多土匪相安无事。就是这时候,他也没有想到对方因为想把他置于死地,把水泊梁山的三百多人也拉拢了过来,增加自己的胜算。

密州之地凡是有品级的官员,都借故没有参与进来,毕竟来到站场上,刀枪无眼,一不小心把小命丢了,那可就不划算了。而你苏过,不是要积极剿匪吗,他们这些人愿意把这个领功的机会给他。

嘿嘿,倘若不小心丢了性命,可怪不得我们,谁要你不识趣打破现有的平衡呢?

虽然,这是一种无赖的想法,可是,也是最睿智的想法。这般相安无事,无非是让下面的老百姓多上缴一份赋税,让经过本地的商旅丢失一点财物,不顺意的,丢掉性命也是在减轻大宋的粮食供应负担。大宋现有的人已经很多了,在不断增长,可粮食的产量却没见多少增长,在这样的情势下,肯定就会有很多人吃不饱。这是户部人员经过统计核算后,滋生的念想。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陛下的臣子,务必就要为陛下思考,怎么用不多的粮食养活不断滋长的大宋人?

面对相隔三百米处白面无须的苏过,晁盖阴阴的笑了起来:“苏通判,如果某家是你,此时就乖乖放下手中的武器------你们的武器看着虽然精良,长枪、大刀、还有弓箭,每人的配备虽然齐全,可是某家实在是怀疑,你一个白面书生,同样配备这么多,能挥舞得动吗?而且,你看看你身边的人有多少?某家这边的人又有多少?-------一目了然,是不是?----某家劝你不用期待你身后的那些湘军,以及那些个衙役,这些人除了能喝几口老百姓的血,还能干什么?还有,已经这样了,某家对你也是倾慕得很,便实话实说了,他们这些人,不仅不会针对我们,还会想尽一切的办法要你的性命,这样,他们才可以继续逍遥的过日子,还有城里的那些官员,以及你的顶头上司,也是同样的想法------怎么样?跟着某家一起重建一个制度,一起喝酒吃肉,不也很好嘛!”

“既然你这个土匪头子把话都说透了,我苏过似乎要感激你才行,不过我相信,我们的衙役、湘军都是有自己的操守的,即便在形势面前,偶尔会昏了头,但当真正需要选择的时候,他们会自然而然的站在官方这一边,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选择,也才能抱住他们以及他们家人的身家性命。”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苏过特意加重了语气。

像这种激烈的站场对峙,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果说起经历,或许只有在书写白话文的时候有过思维的烤炼。这种烤炼虽然纯粹是纸上谈兵,但,或多或少的增添了他此时的胆气。所以在此时此刻,面对多余自己一倍还不止的人,他才能这样保持面上的气定神闲,但心底,还是慌乱的。这样的人员阵势,已经超出了他预估的范围。这之前,他还只是单纯的想着,在他来之前,密州的官方仅仅是和周边的土匪在暗地里有彼此间的约定。

无非是求财而已!

这样子求财虽然有驳为官之道,但他也不是小白,知道这也是许多地方官的一种常态。大宋重文轻武,官府的地方战斗力量就更是微薄,或许这样治理,才能避免生灵涂炭,从而造成更大的混乱。但,就是这样,也不能不显示这样的为官人员是真正可恨的,官府衙门是保证一方平安,维护当地老百姓正常生活的,可这些人做了什么?他们在加重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把他们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他要彻底肃清这样的现状,保证地方老百姓能够享有真正平静而又安详的生活。

他是苏轼的儿子。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不妨碍他到任何地方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老百姓造福。

黎昶书匍匐在外围的树丛里,看着一触即发的场景,暗里数着土匪人员的数量,心情惶然,可,这是一个机会,只有经过这一次后,他才能仰仗苏家让自己能正正当当的站在人前,为自己身上所背负的冤屈平反。

土匪人员虽多,但大部分人也和湘军队伍一样,是一群乌合之众,当苏过与吕颐浩达到共识后,一扬手,弓箭手手中的箭头密密麻麻的射了出去。跟着,湘军的二百来人一哄而散,根本不理会吕颐浩临场的言语鼓动。眨眼间,吕颐浩身边仅剩下他的几个亲随,以及六个有想法的厢兵。

六个厢兵能够留下来,也是自恃有点儿功夫,想着与其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不如放开了胆子,为自己挣得一个晋升的机会,尤其是他们相信苏通判。这些年,苏家在大宋造就的影响已经传遍了每个角落,只是可惜,他们的巢谷学院只收取所建本辖区的流民。现在,苏家的人来到了密州,如果同样弄一个巢谷学院出来,或许也可以改善他们厢军的生活状态。

东京的巢谷学院里,就有许多厢军在里面讨生活,日子过得是尤其滋润。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