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大宋苏门 > 第九十九章 回京

第九十九章 回京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清晨,巢谷学院。偌大的操场上到处都是人,有围着操场跑步的,那是一群年轻人,由宋江领头,在前面喊着口令。后面还跟着一群小不点,由关胜领头,喊着同样的口令。巢谷、沈括在操场的最中间,似在挥剑舞蹈,其实是在打太极剑。苏让、苏谦在一边跟着比划,因为是初初学习,动作很是生疏--------一早过来的刘允彤看到这番景象,觉得自己真的是来对了地方,从此以后,他就要在这里生活一段很长时间,至于今后的路会怎么走,也不需要现在就考虑。

这样的场景,苏重是看不到了,他被老爹勒令跟着回京。而关胜,因为赵偲要留在这里,所以他也只得留了下来,跟着留下来的还有曹蛮及手下五人,仅仅派了一人跟着苏轼等回京复旨,最终能否回京还得看太皇太后的意思。

赵偲到了这里,整个人都活跃了不少,整天都是笑呵呵的,今早的跑步他也参与了------他暂时是留下来了,只是能不能长期留下来,还得太皇太后首肯。他真的很希望太皇太后能听到他的心声,因此还一挥而就给皇奶奶写了一封信,描述了他在这里看到的他所关注的东西,以及他在这里的感受,还有他在京城皇宫里面时的感受------他知道自己此举太过大胆,但还是这么做了。

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够书写这样一封完整的信,即便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夫子的教导,但也是超常发挥了,只希望皇奶奶看到这封信后,能看到这里面隐含的一种力量——他在这里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男儿志在四方!天家的孩子应该也一样。

他在信中提到了苏重,一路行来的三天时间里,他有意亦或是无意之间说出来的话激越着他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可以活出在皇城圈圈里不一样的精彩。

或许,这会给苏重带来另一重麻烦,但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苏重不怕麻烦,但也不想无端惹上麻烦。回京的路上,他已经应承老爹,回去后除了医所的事情外,就去周侗师父那儿老老实实学习武术,以期成就一代将军之路。

他说这话时,带着一股邪乎劲,看似是笑谈,其实心底确实是这么想的。

苏轼看着他那嬉皮笑脸、没个正行的模样,心里兀自叹息——也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原本,他只想着这孩子能够快快乐乐、健健康康长大,他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因为西夏事端,使得他改变了自己的初衷,相对于其他的几个儿子,对这个最小儿子的要求反而更高,实在是有些难为他。

现在的他如此这般也无不可,或许,再大一些,他就真的那么想了。对自家儿子,他还是有些自信的。而如今,他更应该思量的事情是回京以后,他是大刀阔斧地施政,还是寻求稳步发展?

看了看开始犯困的苏重,哈哈笑了笑,大手在他小脸上抹了一把:“老爹问问你,你家老爹这次回京如果上书太皇太后裁撤冗官、冗兵,减少朝廷用度,会怎么样?”

“这-----老爹,这么说吧,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肯定乐见其成。可老爹您,就会变成众矢之的--------”

“那就是不可行咯?”苏轼很是虚心。的确,他不是一个敏锐的政治家,这几年仕途上之所以这么顺利,一方面是因为太皇太后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则是他经历‘乌台诗案’后,性情不再那么狂放不羁,多少会虚心听从一些他方面善意的建议——他虽然不是一个敏锐的政治家,但也不是一个政治白痴,只要有人愿意点拨,只要不违背他做人的方向与原则,他还是会虚心接受。

“那也不是!儿子虽然不了解这方面的事情,但也知道,大宋在这方面的诟病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一段长久的时间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结果,其实很简单,每一个朝代的更替,最初的帝王都会有制定一套法令来管理国家,而这套法令执行一段年限后,已经不适合拿来掌管这个朝代,可,儒家思想要求后继者遵循祖制,稍有变更就会站到道德的制高点上横加指责,并冠以危害社稷的罪名,所以,在宋一代,之前的那些变法者们都会相继失败-------当然,他们的变法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国家,当政者怎么避免遭受多方面的指责?怎么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或许,就专指老百姓这方面而言,似乎老爹比他们了解得还要深刻。”说到这里,苏重突然噤了声。

&nbs

你现在所看的《大宋苏门》第九十九章回京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大宋苏门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