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穿越之科举路 > 第一百一十九章 考官的喜好

第一百一十九章 考官的喜好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转眼乡试还剩二个月就要来临,可以说乡试是至关重要的,过了乡试这道坎在科举一途就算是真正的迈进了大门。

只有受穷的秀才,没有受穷的举人,可以说从秀才转变为举人后就彻底脱贫了。

古人云:举人脱贫,进士致富。

这段时间钱有财和好友们都是一起学习,学起来更见成效。

因为马上要临近考试,钱有财又换了学习方法,这段时间主要是针对性学习,哪里弱就着重去练习哪里。

钱有财时常会羡慕他大哥那一手飘逸的好字,他大哥不仅写字又快又好,而且纸上从来不留墨点儿,可以说很多翰林官都未必及得上他大哥字,在钱有财看来就凭他大哥这手好字,就是不高高取中,也能低中。

当然他大哥也是有弱点的,比如作文章虽然言之有物,却太过朴实,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堆砌,这样的文章就算是干货再多,也是很难高中的,就算是中也是要排在榜尾的。

要知道这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去参加的秀才不但是这两年的秀才,还有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所以报名参加乡试的秀才历科都是超过千人的,但每科正榜一般却只会录取五、六十个举人,就算是副榜一般也只会录取十来人,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

所以钱有财这段时间便让他大哥钱有光尽量多看王翰林的文章,郑翰林的大概看一下就可以了,毕竟他大哥本身就是个注重实际的,这一手好字,再配上一篇锦绣文章的话,就算不高中,排在末尾总是能的。

赵万钧这里想提升恐怕要困难一些,因为赵万钧无论是字,还是文章绝对都不算突出,作文立意又不算深刻,一般都是照本宣科。

所以赵万钧这里想要取中那就要靠走偏锋,从考官喜好上入手,而显然抓住主考官郑大人的喜好比抓住副考官王大人的喜好取中概率更高,因为郑大人是主考官嘛。

所以钱有财就让赵万钧着重研究郑大人的文章,争取研究透每一个字,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又不失华丽。

楚修林本身才学其实比赵万钧和钱有光都强的多,所以并不需要钱有财过多担心,能不能中就看他的运气了,当然作文时还是要注意考官喜好,就算不能按照喜欢走,也切不可写考官厌恶的文章。

而张文忠的文风则更接近王大人,钱有财没有过多指导,张文忠这个人有些小算计,有时候你说的他未必会听,当然张文忠本身也够出色。

至于楚修栩那里钱有财觉得希望不大,不过这也不能去打击他,只能是让他在乡试前尽量多作文章多破题。

其实楚修栩也没对本次乡试报太大希望,只是想跟着他大哥参加一下,好积累一些经验,争取下一科能考中,所以楚修栩虽然是几个人里学的最差的一个,其实也是最没有压力的一个。

这段时间钱有财又把两位翰林管的文章仔细拜读了一下。

钱有财发现这位郑大人虽然为人傲气一些,实际上是很有才华也很有工作能力的,如果放在现代社会那绝对能成为理工科高材生的一类。

钱有财觉得这位郑大人不适合混在翰林院这种老学究待的地方,倒适合去工部或者户部这样注重实际操作的衙门。

这位郑大人不但注重实际,钱有财在拜读过他部的文章后还发现这位大人有不少小发明。

可惜这时代视发明创造为奇技淫巧,所以不但不受重视,还可能被人看不起,认为是不务正业,这位大人在文中提到,曾经还没中进士的时候因为每天研究奇技淫巧,曾被爷爷罚跪祠堂三天三夜。

而那位王大人简直就是个书呆子,人有些迂腐,如果大兴都是这种官估计不出十年就要亡国了,比如这位大人极力提倡女人三从四德,而且还认为丈夫死了女人殉葬是美德。

最奇葩的是这位大人认为如果是未出阁的闺女死了未婚夫,那这个女人就要先给未婚夫守孝三年然后再殉葬,这位大人认为丈夫死了女人改嫁就是不守妇道。

这位大人有一个女儿,八岁定亲,十岁时未婚夫死了,这位大人硬是逼着女儿去夫家给未婚夫守孝,三年后又逼着女儿去死,女儿死后这位大人请封贞节牌坊。

这位大人没有任何对女儿的怜惜,有的是洋洋得意,据说这位大人的女儿被逼的上吊的时候这位大人和家人还放鞭炮热烈庆祝来着。

钱有财真是有些怀疑这位大人的脑子,不知道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这位大人不但迂腐,还只知道读死书,照本宣科,难怪在翰林院混了二十六年了竟然还只是个七品编修。

钱有财把自己对两位大人性格的总结又和钱有光、赵万钧说了。

作文章是只要言之有物,辞藻华丽也不一定要按照考官喜好来,却万万不能与考官思想相反,这样是必然不中的。

尤其要注意那位王大人,在文章中万万不可使带有他父亲以及祖父名字的字眼,否则很可能直接落第。

因为这位王大人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过,有一次他儿子写文章的时候不小心用了祖父的名字,就被他罚着跪在祠堂三天三夜,不给吃不给喝,三天后这位大人的儿子差点死了。

好在这位大人在文章中提起过他爹和爷爷的名字,否则想避免都难,钱有财真是觉得这位王大人够迂腐的,倒是郑大人颇符合他的胃口。

钱有财因为自身作诗没有灵气,所以这段时间他就一直在练习作诗,几乎能想到的诗,他都会做一首,拿去给刘院长批改,以备不时之需。

要是做的诗里乡试能出差不多的题目直接就可以拿来用了,因为比较考场临场发挥的毕竟没有平常做的好。

刘院长每次看了钱有财的诗都会直叹气摇头,每次都会加以指点,所以这段时间钱有财诗作水平也略有提升。

不过总是没有文人的气息,绝对不会看见有池秋水就想起作诗。

比如韩子墨看见麦田随口就能做出一首工整的好诗来,而他想到的就是丰收了,要是少交点税,农户也就能吃饱饭了。

所以刘院长总说他少了文人士大夫的气节,刘院长还把自己这些年做的诗给他看,让他可以多借鉴借鉴。

钱有财对刘院长的指导自然是感激不尽的。

日子就在这忙忙碌碌中度过,乡试在即,可谓时间紧迫,这段时间就连钱有财用在背书作文上的时间都多了起来。

――――――――――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