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真实界限 > 45 观书所得与高谈

45 观书所得与高谈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先喝了一口手边早已凉透的绿茶,再麻烦服务员帮忙加热水,景欣继续埋头看书。

翻开一看,书中文字半白半古。

得益于从小到大的古文课,读起来不算特别困难,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懂,但并不影响理解。

本以为是很枯燥的东西,谁曾想里面的故事居然相当有趣,堪比小说。

一上来便是这本书作者的自述。

他说,小时候母亲本来准备让他学医,后来碰见一个不得了的算命先生,说他如果读书,将来会很有前途。

一开始,他和母亲半信半疑,于是算命先生帮他推算了很多小事情,而这些事情,没有不应验的。

从此,作者便走上读书的道路。

更厉害的是,这位算命先生,居然直接为作者推演了他将要经历的一生。

把他接下来的人生里,将要经历的人生中每一个重大的转折,都推衍算尽。

这可和一般的骗子,含糊其辞的套话完不同。

算命先生没有任何含糊之词,而是十分嚣张的告诉作者。

作者会在哪年考到第几名,在哪年成为廪生,哪年成为贡生,哪年在四川省担任县长,并在三年半后辞职回家,最后在五十三岁那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时,便寿终正寝;却终其一生,都没有儿子。

一开始,作者并不是很确信,便把这些话一一做了记录,仔细收了起来,等着今后拿来做对应。

后来,随着年龄渐长。

作者开始对这位算命先生所言,愈发感到敬畏。

因为,他一生中的各大转折,确如这位算命先生所言,没有不被言中的地方。

无论是他考了什么考试,考的第几名;什么时候到升到什么官职,领多少俸禄,在数字上甚至都分毫不差。

一直到后来,才出了一点小插曲。

算命先生说,他当廪生时,要在累计领满九十一石五斗米(薪水)后,才能升为贡生;可他才领到七十一石米,就被一位姓屠的学台(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批准升级。

于是,作者开始怀疑,这位算命先生算的命,是不是开始变得不准了?

然而,这个批准却被另一位姓杨的学台给直接驳回。

又过了一段时间,直到一位姓殷的学台,看见作者当初没有考中的试卷,为他的才华可惜,就重新批准了作者的晋升。

经过这番波折,作者多领一段时间的贡米。

此时,作者将所有贡米加在一起,恰好九十一石五斗!

算命先生,恐怖如斯!

经过这番波折后,作者死心了,他彻底失去了对未来的期待。

他认为,自己这一生既然都已经部注定,那他还有什么努力的必要呢?

他整天既不读书也不思考,只是从早到晚的呆坐着。

后来,他去栖霞山,拜访一位云谷禅师。

两人相对而坐,作者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云谷禅师便问作者。

“凡人之所以不能成圣,是因为脑海中的妄念束缚着他们;我见你在这坐了三天,却是一个妄念也没有起,这是为何?”

作者说:“我的一生,都已被算命先生给算定,荣辱生死,只是一个定数,我就算妄想得到什么,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便不想了。”

云谷禅师一笑:“我还以为你是哪里来的豪杰,没想到原来只是一个凡夫。”

作者一愣,便问何故。

接下来云谷禅师与作者,进行了一段相当精彩的对话。

景欣的古文不是很好,只大概理解部分,大意便是。

人生于世,受阴阳变化的影响,都有一个所谓的命数。

可有两种人,是不为命数所拘的。

一种是大善之人,另一种是大恶之人。

大善之人,通过积善行德,能够逆天改命;大恶之人,通过丧尽天良,同样逆天改命。

区别只是,大善之人,是将原本的该受苦受恶的命,越改越好;大恶之人,将原本享受福气的命,越改越糟。

作者一生都被命数死死算定,所以云谷禅师说他只是一个凡夫。

并告知作者,只要发心,便能改命。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此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为义理再生之身。”

作者受此点醒,便决定发心行善,自制了一个功德本,将善恶诸事皆记录在册,决心做满三千善事。

从此之后,作者发现算命先生给他算的命,真的开始变得不再准确了。

他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如此反复,行了十余年,才算行完。

随后他便又许了三千善事,以求一子。

第二年,便生了一个儿子,作者取名叫做天启。

最后,算命先生说作者死于五十三岁,写书时,作者已经六十九岁。

自此,看完第一章‘立命之学’,景欣停了下来,缓缓呼出一口气。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作者本人,如何与自己的命数斗争,并最终获胜的故事。

景欣发现,这本书竟出乎意料的好看,情节曲折,短小精悍。

加的第二杯茶,水此刻还是滚烫的,景欣轻抿一口。

继续往后翻看,发现只是一些零散的小故事,有些地方景欣看懂了,有些地方没看懂。

有几处的文字,让景欣若有所思。

迅速浏览完这本书,景欣将书合上,心中微微激荡,闭目整理。

《了凡四训》这本书不仅讲了命运的变与不变的问题,里面还有很多对于行善的定义,都是相当令人耳目一新。

以前景欣总以为,行善便是布施钱财,做慈善。

可看了这本书,景欣才明白,所谓的行善,讲的是一个发心。

书里面有一则小故事,讲一女来到寺庙,想要布施却没有钱财,身上只有两文,便给了寺庙,谁曾想寺庙的主持,竟亲自来给她主持忏悔;后来,这个女人进入皇宫,成为贵妃,再次来到寺庙,豪掷千金,结果主持只派一个徒弟就给她打发了。

这女人很不解,就问主持为什么。

主持回曰:

你现在所看的《真实界限》45观书所得与高谈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真实界限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