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一脉承腔 > 第二十九章 经费

第二十九章 经费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一连好几天,村里面就没有停下来过,大媒体来了有小媒体,大领导走了有小领导,要么过来祝贺,要么过来采访,要么过来指导工作,总之都是奔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来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才五百一十八个,全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平均下来每个省十几个,根本不多。

因为是第一批的缘故,不少传统技艺的传人都不知道这个消息,这次新闻出来才知道,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着申报,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

华山的演出需要准备时间,需要找准时机,打好华阴老腔的第一战。

几天时间没有下地干活,张德林几个老人们手上痒痒,跑到地里干了一阵农活,心里才舒坦了下来。

大家本来没有想过老腔会火,还当自己是个农民。

唱老腔的,可不就是农民嘛。

这天,卢长东手里拿着文件,兴致高昂地来到了虎沟村,眉飞色舞。

“从今天开始,我把虎沟小学就交给你们了!”卢长东将市上下发的文件给桌子上一摆,朗声道。

顺水推舟做人情,卢长东脸上有光。

要不是上面的政策还没有下来,卢长东已经想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挂在双河镇的大门口,让来来往往的人民群众都看到。

不过这个牌子别说他没有资格挂,就是华阴市的文化局也没有资格挂,只能在心里忍着。

张禾和刘兴武两人看了这份文件,喜出望外。

虎沟小学这块地方划给了华阴市文化局,文化局将其交给虎沟村的老腔暂为管理,命令一路下达,目前暂定的负责人是刘兴武。

冯浩在文化局找了一圈,找来找去发现没人能比刘兴武更合适了。

老腔的工作从头到尾都是刘兴武一个人在处理,现在安排下来,总不能找个其他人去做,这肯定会让干部们寒心。

不过具体的任命还要等政策下来了再说,现在只是一个代职。

“卢镇长,你老是自己跑来跑去的,你给我们说一声,我们去镇上取不就行了。”张禾笑道。

卢长东也五十来岁了,估计要在双河镇这个位置上坐到退休,但是他也无所谓了。

在任期间虽然双河镇穷,但也没有穷到老百姓吃不起饭的程度,现在镇上又出了一个华阴老腔,想不高兴都难。

“不用这么麻烦,我这次来还要考察一下华阴素鼓的事情,我得想个办法,让华阴素鼓也能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卢长东笑道。

老腔的出现给了众人定心丸,华阴素鼓也要提上日程了。

“卢镇长辛苦了。”张禾说到。

事情结束,卢长东直接离开,步伐矫健,好像年轻了不少岁。

张禾和刘兴武两人忍不住心里的激动,一溜烟向着虎沟小学跑过去。

掏出钥匙打开门,里面的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从今天起,这个地方就这真真正正的属于我们了。”刘兴武激动道。

“这几个房子要重新收拾一下,之前只是暂时借住无所谓,现在地方是我们的了,必须好好收拾。”张禾缓缓道。

“那必须的,还有这个旗杆上,我们也要挂上国旗,像个样子,院子里收拾一下,可以搭个台子,以后老腔可以在这里专门给附近的村民演出。”

“原来的窗户全都拆了,换上铝合金的,结实耐用,墙也要刷一遍,房顶也要修葺一下。”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计划很丰满。

说完之后,刘兴武从兜里掏出烟盒,取了一根烟出来点着。

两个人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满脸忧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进行改造是要花钱的,这边花一点,那边花一点,全都是钱,这些钱对于刘兴武和张禾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更何况,他们两个就算想要给钱,也没有理由给。

公家的东西私人出钱,公家也不敢要。

“算了,还是等等吧。”张禾无奈道。

两个人将门锁好,回到了村里。

过了几天,冯浩的电话打了过来,让刘兴武和张禾一起过来。

刘兴武代表文化局,张禾代表老腔艺人。

轻车熟路,两个人到了文化局的办公楼里。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的牌子依旧没有撤掉,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政策发布,但是非遗普查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远不是一段时间就结束的。

冯浩办公桌上放着茶缸,脸色有些憔悴。

“你俩来了,一个好事。”冯浩摆了摆手,让两人坐下来。

“冯局,什么好事啊?”张禾疑惑道。

冯浩嘿嘿一笑,从桌子里拿出一份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给予资助,正式文件还没有发布,不过已经有了苗头,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

市里的财政情况不乐观,你们应该知道,华山旅游管理局是有钱,但人家的财政直接从省上走,跟我们没关系,我昨天去隔壁哭穷,给你们搞了点经费。”

冯浩将文件递过去,上面写着内容。

华阴市政府从艰难的财政中给华阴老腔拨了五万块钱的保护经费。

五万块,这个时候五万块也很值钱的,不是一个小数目。

张禾和刘兴武拿到手一看,感动莫名,五万块,也不少了,足够将虎沟小学收拾了。

“谢谢冯局,谢谢市政府。”张禾感激道。

“没事没事,还有,小刘啊,我再给你派两个人,协助你的工作,现在申遗成功,很多工作就要提上日程了,一个是对老腔进行实物、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二是要准备老腔的活动场所,虎沟小学就是地点。”冯浩吩咐道。

事情多,还杂,没有那么简单。

申遗成功还真只是一个开始,你忙我也忙,大家一起忙。

冯浩叫来了两个同志过来帮忙,都是来文化局工作没多久的,也就一年,华阴本地人。

门打开,一男一女从门外走进来。

男的身材魁梧,身体很结实,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二十岁出头的样子,女的穿着一身连衣裙,打扮时髦,模样可爱。

“冯局,您找我?”两人齐声道。

“就不多介绍了,刘兴武,你们的前辈,以后你们两个就跟着他,多学习多看。”冯浩吩咐道。

“刘前辈好。”两人急忙道。

刘兴武已经是文化局的老人了,有经验有能力,一手创造了老腔申遗的事情,升官是迟早的事情。

两个新来局里工作的年轻人把刘兴武当成榜样去学习,要大干一番事业。

“这个是林雄,大学学的档案学,这个是吴小倩,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都是两个好苗子,你可要带好了。”

刘兴武站起来,和两个年轻人握了握手,说到:“感谢你们两位能来协助我的工作,以后就要辛苦各位了。”

“我们一定会认真完成工作!”林雄和吴小倩斩钉截铁道。

来了一趟文化局,拿到五万块钱,有了两个手下,有了身份就是不一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好用,虽然钱不多,人只有两个,但总比以前要好,这些工作已经不是刘兴武一个人可以干的了。

“林雄,吴小倩,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老腔艺人的代表张禾,你们以后有关于老腔艺人的事情就联系他。”

互相介绍完,互相认识。

冯浩继续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确立保护单位,到时候我们文化局肯定会组建一个新的部门,你们几个好好干。”

言外之意,新的部门需要新的人手,到时候在座的各位都有机会。

这是一项很累的事情,但也是一个机遇。

张禾和刘兴武离开了这里。

虎沟小学现在没有收拾好,林雄和吴小倩暂时在城里办公,等到那边收拾好之后再过去。

不过他们还是要来虎沟村熟悉情况,准备对老腔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存档。

张禾两人走出去,手里拿着冯浩交给他们的存折,赶紧跑到银行去把钱全都取出来。

整整五万块,厚厚一沓钱。

这年头小偷多,还好张禾是开车,路上不用担心被偷。

带上钱返回了虎沟小学,张禾和刘兴武马上起草具体的计划,再找施工队,将虎沟小学收拾一下。

张禾常年不在家里呆,刘兴武是城里人,对这些也不懂,最后张禾想起来,张星就是干这个的。

与其把这个活让别人干,不如让自己人干,还放心。

“哥,你看这能不能搞?”张禾拿着纸,上面画了些草图。

画图的本事是大学学的,做毕业论文的时候也需要画图,张禾能懂造纸设备,能画机械图,没理由画不了这个图。

张星一向话不多,拿起图纸看了看。

“能弄,我去把我们那个施工队叫上就行。”张星点了点头。

要施工的地方不多,不至于把整个房子拆了重新盖,要盖钱也不够,就是修缮一下,重新装修装修。

“好,哥,那这事我就交给你了。”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