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快穿之战进 > 第3章 人民的名义欧阳菁3

第3章 人民的名义欧阳菁3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就在这一瞬,忽然,杨丹感觉自己耳聪目明、心明眼亮、头脑敏锐……这些词语还不够贴切。最贴切的词语,是杨丹脑袋中突然闪现的四个大字:洞若观火!

这里的洞,指的当然不是窟窿。它实际上是“洞察”一词的缩称。

洞察,偏正词语,指透彻地观察。洞,即是其中的透彻。

毫无疑问,观察事物,要达到透彻的程度,是非常困难的。

观看明火,就非常容易了。

洞若观火,就是说杨丹此时的头脑,去透彻地观察事物,就像观看明火一样的容易。

翻译成当代白话就是智商爆表了。

很显然,这是欧阳菁的智商。

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杨丹并不觉得欧阳菁这个人物有什么了不起。

前面出现过的欧阳菁的情商,杨丹并不意外。杨丹以为,那应该是长期混迹官场所培养出来的。

现在出来的智商就不同了,这让杨丹非常惊讶。

杨丹就不服了,自己曾经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呀;怎么欧阳菁的智商还能比自己高出这么多?

哦,现在不是想这些有的没的的时候。

现在是紧急时刻。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要在零点几秒之内,在没多少已知信息的前提下,判断出前方站立的检察院“小同志”的情况,几乎不可能。

完全“知彼”不可能,就只能了解一些算一些了。

——

杨丹脑海中迅速调出相关的已知原剧情:

一、反贪局检察官林华华带了陈群芳等二人,刚到城市银行,就得到处长陆亦可的电话,称欧阳菁在名品商场用张桂花卡付账;命令林华华前往固定证据并抓人。

二、到名品商场,林华华单独乘坐电梯上行,与两名同事分头行事。电梯是观光电梯,电梯壁是透明的。上行的过程中,林华华望见乘坐另一个电梯下行的欧阳菁。

三、陆亦可说:“华华又不是刑警,这次能够跟上咬住,已经很了不起了,记大功啊!”

得出判断:

前方站立的检察院“小同志”,就是“陈群芳等二人”中的“等”。换言之,就是这个“小同志”在原剧中连名字都没有,属于纯粹的龙套。

林华华、陈群芳、“龙套小同志”三个人物的重要程度,应该与他们的业务能力应该成正比,并且三人的业务能力还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分头行事,两边的力量应该是相差不大的。林华华与两名同事分头行事,可说明林华华的业务能力约等于另外两人能力之和。

同理,陈群方有名字,“龙套小同志”没有名字,也可以说明陈群芳的业务能力约等于两到三个“龙套小同志”之和。

用数字表示业务能力的话,就是林华华4、陈群芳2、“龙套小同志”1。

林华华的4,才得到“又不是刑警”的评语,那么,“龙套小同志”的1,业务能力该有多么差劲!

——

然而,能不能因为“龙套小同志”极差的业务能力,就去藐视他,并且随便驱动汽车冲关呢?

不能。

肉眼可见的,若纯粹武力交手的话,欧阳菁这副身体应该打不过“龙套小同志”。

为什么打不过?因为性别,也因为年龄。

换成林华华或陈群芳,也许打得过——这儿凸显的是性别。

但性别这个方向,是想不出什么来的。

反而是年龄,让杨丹有了新的联想。

——

联想到什么了呢?

想到戏剧里经常出现的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虽然是戏剧虚构的,但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中的确存在不少类似事例。

这些事例呈现出的规律是:八府巡按通常由新科状元担任。

状元,是很大的官吗?不仅不是,并且连官都不是。

在近两千年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是平民通向上层的唯一指定通道。

状元,指科举夺魁者。

所以,状元,为广大平民百姓所向往,同时也为统治阶级所推广。

实际上,从官场的角度去看,状元,也仅仅是取得了一个张不错的官场入场券罢了。

担任八府巡按的时候,状元见官大一级,威风之极。

巡察完毕,回京述职,然后就该等待吏部派官。

吏部长期不派官,状元还需要磕头、作揖、说好话、送好礼、请客吃饭等等。

好不容易派官了,还多半只是外放的七品县令。

因而状元在官场中,是没什么分量的。

——

八府巡按的事情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整顿官场,需要的并不是业务能力,而是满腔热血。

新科状元,初入官场,还没有受到污染,正是满腔热血。

官场老油条,能力倒是够了,但热血早就没了。

因而靠老油条去整顿官场,是没什么效果的。

只有初入官场的新人,尤其是从底层上来的状元,才是整顿官场的合格人选。

——

由此,杨丹还联想到李达康。

李达康,是原剧中塑造的一心为公的榜样级人物。

但是,李达康的身边,既有丁义珍,还有欧阳菁。

以前看剧的时候,杨丹就有些疑惑:李达康为什么没有发现?

现在,杨丹知道答案了。

在李达康的概念里,根本就没有贪污这个词。

李达康,不是初入官场的状元式人物,而是办事能力极强的老人。

他关注的是办事,而不是找茬。

所以,李达康发现不了身边的贪腐现象。

当然,找茬式的廉政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这种事,让林华华、陈群芳、“龙套小同志”这样的热血青年去办就可以了。

也难怪原剧里面的反贪干警都是年轻人。

——

回过头来,杨丹再次确认。

前面站立的“龙套小同志”,就是那种业务能力极差,但又极富热血之人。

确认之后,杨丹不禁有些庆幸。

幸好没决定驱车强行冲关。

前面的“龙套小同志”,由于热血,绝对是不怕死的。

人在前方的时候,冲关,“热血龙套小同志”肯定不会让开。

结果是被撞死。

人在侧面,避过车头的时候,冲关,“热血龙套小同志”绝对会攀爬汽车。

结果多半还是死。

好了,接下来又怎么办呢?

在知道“龙套小同志”业务能力极差之后,杨丹表示,好办。

——

杨丹侧过身子,打开副驾座车门。

“龙套小同志”本来想要走向驾驶座旁,见此情形,改变方向,最后上了越野车的副驾座,坐下,关车门。

“你是谁?”杨丹问。

“我是检察院的!”“龙套小同志”出示证件。

出示证件的动作,仅仅表明手中有证件;并不足以让对面的人看清楚。

“你要上哪儿?”杨丹再问。

“当然是回检察院了!”“龙套小同志”傲然回答。

“不好意思,不顺路,”杨丹说,“你下车吧,我不载你。”

“这可由不得你了欧阳菁!你还是乖乖的跟我走吧!”“龙套小同志”习惯性放狠话了。

杨丹故意上下打量了一下“龙套小同志”,说:“你刚才说,你是检察院的?”

“龙套小同志”生气地再次拿出证件:“要不要再看一遍啊?”

杨丹等对方说完,再停了两秒,才说:“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怎么着,也算执法者吧,怎么会有你这种‘乖乖的跟我走’的土匪行径?”

“欧阳菁,你给我放老实点!”“龙套小同志”急了,“我这是传唤,不是绑架!”

“哦,传唤哪!”杨丹说,“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指定的地点或者他的住所、所在单位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你的传唤证呢?”

“龙套小同志”懵了,不就是抓个人嘛,还需要传唤证?

“你该不会改口说成拘留吧?”杨丹又说,“如果你有拘留证的话,倒也可以改口。”

“我这是……对你施行强制措施!”“龙套小同志”终于找到理由。这理由,还是从电视上看的。

杨丹说:“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强制措施一般分为以下五类: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你是要施行哪种强制措施呢?”

——

很显然,此时不属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只能在拘传、拘留和逮捕中间选一个。

但传唤(也就是拘传)和拘留,刚才已经被杨丹用话堵死了。

难道要回答是逮捕?难道逮捕就不需要逮捕证?

“龙套小同志”冷汗下来了。

“这些法律规定,网上到处都有。打开手机上网搜搜,看看我有没有瞎编。”杨丹这串话,力道虽弱,但说不定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哼,‘乖乖的跟我走’!执法者犯法,罪加一等!”继续轰击,不能让对方有从容思考的时间。

“下去,我懒得跟你计较!”暴击,外加一个小甜枣。

于是乎,没有名字的“龙套小同志”灰溜溜地下车了。

杨丹一踩油门,嘴里还轻轻喊了一声“驾!”很快就驶出了车库。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