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克隆人之崛起 > 第十八章 坠落天使

第十八章 坠落天使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洪烈不禁抬起头,认真地看向那三尊高出其它雕像很多的巨石雕像。终于明白了这三尊正是“坠落天使”们的三位杰出代表。

巨大的三柄剑身上,各自雕刻着一句远古梵文,正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三位最高主神的名字:创造之神大梵天(Brahma);三只眼的破坏之神大自在天湿婆(Shiva);宇宙与生命的守护神妙毗天湿奴(Vishnu)。

全球文明,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远古的神话如此地相似,原来所有的原因来源于此。洪烈和马三儿虽然有一种释然解惑的感觉,但旋即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心理包袱。

难道人类仅仅只是阿奴纳奇人饲养的基因动物?当我们在饲养动物并宰杀它们时,我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但当人类成为别的生物的附属时,人类是万难去接受这样的结果的。

实际上,洪烈和马三儿太过乐观了,真实的情况更加残酷,更加让他们难以接受,难以理解。

西方传说中,对于“坠落天使”是这样记载的:

坠落天使指违抗上帝命令,反叛上帝耶和华,被逐出天堂的天使。

坠落天使包含撒旦自身和跟随撒旦反抗上帝的天使、犹太教中因爱上人类女子而堕落的天使阿撒兹勒。

坠落天使违背上帝的旨意,怀疑上帝,因此与上帝的对立的,在许多带有宗教色彩作品中被称为“世界的大敌”。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撒旦和他的天使们未能在与上帝的交战中取得胜利,被打入地狱,丢失光洁的外表与天使的美名,在枷锁中为自己仅剩的尊严、骄傲与天堂对抗。

圣经并未提及路西法曾经是一位天使,也未提到路西法就是撒旦,这个名字真正的来源是罗马神话中的晨星之神“Lucife”,而以赛亚书中的“晨星”指的是巴比伦之王,后经拉丁语的翻译转换形成了“Lucifer”一名。

这一名字曾被用在拉丁文武加大译本以及英王詹姆士王译本的《以赛亚书》第14章第12节,而在原本的希伯来文《以赛亚书》中没有路西法这个名字。在后世误传中,通常指被逐出天堂前的魔鬼撒旦,久而久之,路西法就成了撒旦的代号之一。

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应对上帝臣服。众天使在天堂中围簇上帝,接受旨意并执行旨意,辅佐上帝管理世界,歌颂他的功德。路西法曾是上帝座前的六翼炽天使,是天使中最美丽,最高贵的一位,协助上帝,赞颂他、陪伴他左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异议,没有怀疑,没有战争。

一日上帝望着井然有序的一切,决心创造一种新的,独特的生灵,于是依着自己的像造出了人类的始祖——亚当,把他安置在伊甸园,让他在里面自由自在地生活。

上帝又把亚当带到神殿封他为“弥赛亚”,并召集众天使,要求天使们对其行礼跪拜,尊他,敬他。米迦勒等天使怀着对神的崇高信仰,谨遵旨意,一一照做。

路西法却犹豫了。

天使已经没有自由,不能再失去尊严与骄傲。

面对米迦勒的好心劝诫,路西法开口婉拒:“我侍奉上帝千万年,论功绩,我在亚当之上;我为六翼炽天使,位仅次于上帝,论地位,我在亚当之上;我乃火中之火,论出身,我在亚当之上;我手中掌握盖世的力量,论力量,我在亚当之上……我为何要拜他?”

在亚当面前,路西法断然拒绝低头屈膝,他身后的天使也纷纷拒绝跪拜亚当。面对抗命的逆子,上帝再次下达旨意,希望路西法能遵守命令。

在上帝的威严面前,路西法还是抗命了。他无法抛弃内心的骄傲,无法放弃天使的尊严,他也无法阻止自己嫉妒亚当这个无缘无故被上帝恩宠的孩子,更重要的,他渴望能够拥有自作主张的权利,渴望触摸自由,他更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跪倒在一个人类面前。

一旦违命,就无法回头。

对上帝千万年的敬爱付之东流,路西法的心中五味陈杂。最终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带领自己麾下的天使来到九重天,他抬头直视上帝,驱走内心的忐忑与恐惧,挺直脊背,伸展身后巨大的翅膀,向上帝宣战。

上帝命天使长米迦勒率天使团迎战,加百列奏响号角,昔日情同手足的兄弟,刀剑相向,相互厮杀。

天使终究无法与神抗衡,路西法战败。上帝创造了地狱,将他和他的部下从天上抛下,打入地狱。临行前,他说出那句震动天地的话:“宁在地狱称王,不在天堂为奴。”

从九重天到地狱最底层,路西法堕落了九个晨昏,成为了魔王撒旦,他的部下们成为了恶魔。

实际上不论是天神,还是“坠落天使”,都是阿奴纳奇人的两个意见不同阵营而已。

人类既误解了“天神”的“爱”,因为其实质是饲养和收割。同时也高估了“坠落天使”的宽容态度,虽然传递了人类以知识,但其实质仍然是为了其种族的延续和优化,并非他们就会对人类仁慈。

这两种人虽然意见有分歧,实际上对待人类的实质态度和对待其它生灵完全是一样的,那就是不会顾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只会关心阿奴纳奇人自己的问题。

在史前1万2000年发生的大洪水,以及毁灭大西洲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幕后之手,就是阿奴纳奇人。对待涉及其至高无上地位的挑战,打击和毁灭是毫无仁慈可言的。而且关键是阿奴纳奇人根本不理解什么是仁慈。

“坠落天使”与人类的合作既是短暂的也是不可靠的,但他们在这期间的贡献的确为人类的最终崛起创造了初始条件。所谓败也阿奴纳奇,成也阿奴纳奇。

在知识的火种开始了第一次的萌芽,人类的文明过程中就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代表人物为了人类的生存和未来不断抗争,不断带领人类大众进行反抗。

由于两种力量过于悬殊,这样的抗争必须隐秘进行,人类首脑必须在小范围的精英中策划,否则必然如大洪水事件和核战争两次标志性事件而毁灭人类文明抗争的企图。

成于3000多年前的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记载多场激烈的战争。此书插图描绘了诸神乘坐飞毯观看战争的场面。

《摩诃波罗多》中记载的史前核武战争,毁灭了古印度文明。这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一译《玛哈帕腊达》,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波罗多王后裔”,描写班度和俱卢两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写成于公元前一五○○年,距今约有三千五百多年了。

而书中记载的史实则要比成书时间早二千年,就是说书中的事情是发生在距今约五千多年前了。

在古印度《摩诃婆罗多》的诗歌里,有一些描述得栩栩如生的章节,似乎是亲眼所见的核子经验。

下面摘录的一段文字,描写距我们的核子世纪数千年之前的一场古代大战,在我们看来竟是这样熟悉,令人有点毛骨悚然。一种攻击敌兵的特殊武器,它的描述如下:

“单独一颗弹丸就装满了宇宙间全部的毁灭力。一柱炽热的烟雾火焰,像一万个太阳那般明亮,熠熠冲天而起...它是一种无人知晓的武器,是钢铁的雷霆,死神的信使,它使雷希利和安达卡整个种族化为灰烬...他们的肢体烧得面目全非,只有头发和指甲掉在一边,陶器无故地崩碎,飞鸟的羽毛也变成惨白,天黑以后,所有的农作物受到侵袭...为了逃避这大火,士兵们都跳进河水里,一面洗身一面清洗他们的装备…”

这种武器或炸弹的大炮尺寸也有记载:“……死神之箭的致命箭矢。它的尺寸是三腕尺又六尺。它赋有千眼怪物因德拉的雷击那样力量,能毁灭一切生物。”

还有一节描述两具飞弹在空中撞击的文字:

“…两具武器在半空中撞在一起。地面上所有山岳,海洋和森林都开始震动,所有动物都被武器爆出的高热严重地烧伤了。天空燃烧起来,地平在线的十个点也充满烟雾…”

很多人认为摩诃婆罗多里大战争其实就是阿利安人从北方入侵印度次大陆的战争。

在巴基斯坦的哈那帕与墨罕朱达洛地方极古老的城市里发掘的骸骨,发现带有极为强烈的放射性。这些古城的历史几乎是一无所知,只知道它们是突然被毁灭的。

我们该了解,当摩诃婆罗多翻译成英文数十年之后,才有飞机,神经毒气,火箭和原子弹陆续出现。

关于印度神话,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就是地球表面有些区域显示距目前原子弹试爆一万年前就已经有被原子爆炸过的痕迹。这些地区包括西伯利亚,伊拉克,科罗拉多和蒙古。

一九四七年在伊拉克南部地区一次挖掘中,探索到连续多层不同的文明遗迹。其中在山洞文化层之下的地层底部,发现了一层熔合的玻璃层,彷佛原子弹爆炸的遗迹。

在数万年前,人类的科技及对宇宙的知识已经超过了今日,在三四万年或十多万年以前,人类已经有了数次这种文明的高峰。

而5000年一轮的观察和平衡,是阿奴纳奇人的整个计划的一部分而已。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