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大明匪军 > 第一百零四章 高粱换酒

第一百零四章 高粱换酒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圆意和尚看到刘天宇沉默,他浅浅的笑了一下,抬起双手拍了几下巴掌。

五神情一禀,藏在衣袖里面的匕首被他抓的更紧,袖往上抬了一下,目光中露出戒备。

圆意和尚发觉到了这个动作,朝五笑了一下,反倒令五有些尴尬。

屋门前的帘子被掀开,送马车回来的两名僧人一直守在门外,这时听到巴掌声,两个僧人吃力的抬着一个木箱子进屋。

之前从没有见过这个木箱,刘天宇猜想到木箱之前放在了马车里。

前后两个木箱子分两趟抬到屋子里,两名僧人做好这一切退了出去。

圆意和尚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箱子跟前,打开了两个木箱。

木箱的盖子一开,屋中顿时明亮了不少,箱子里闪烁着金色和银色的光芒,散碎的金锭整齐的摆放在银锭上,耀眼夺目。

“刘东主,这就是广灵寺的诚意,白银千两黄金二百两,从前本寺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这个就是本寺的歉意。”圆意和尚用手一指木箱里面的金银。

金银比价一比四,私下里更是一比七或是八,两箱子金银加起来两千多两银子,对许多人家来讲,一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

银子虽然不少,刘天宇只是瞅了一眼便不再关注。

不管是他还是五,都很镇定。

圆意和尚本也没有指望这么点金银可以让刘天宇失态,有广记酒坊这么一注大财,哪里还会看得上这么点钱。

转而,他笑着道:“刘东主有汉府佳酿这样来财的生意,自然看不上僧带来的这点银钱。”

刘天宇又瞥了一眼箱子里的金银,靠在椅子上道:“这些钱我收了,两家的事情到此为止。”

“刘东主好气量。”圆意和尚称赞了一句,笑着又道:“僧曾有幸喝过汉府佳酿,这个酒算不上第一等名酒,却比其他酒更像酒。”

刘天宇点了点头。

自家知自家事,广记酒坊的汉府佳酿没有什么奇香异香,也没有什么名人典故,更没有什么精工制造,就是味纯正的白酒。

“酒不错,能登富贵人家的席面,但奔波劳碌经历风雪的人会更喜欢这酒。”圆意和尚笑着点评。

刘天宇笑着听着,有些摸不清楚眼前这个圆意和尚的意思,本是和谈的,现在拐到了品酒上面去了。

但他不得不承认,圆意和尚对汉府佳酿的平价还真是精准到位。

“本寺僧众快两千人,又有多处下院,除了得道高僧静修之外,其余师兄师弟少不得在外辛苦,自从尝到了汉府佳酿,大家就都喜欢上了。”圆意和尚的很是自然。

听到对方这么,刘天宇心中有点别扭,出家人什么时候都和鲁智深一样了,喝酒成了一件正常的事。

“圆意师傅,有话就直吧!”刘天宇点了一句。

“真是逃不过刘东主的法眼。”圆意和尚奉承了一句,笑着道,“这汉府佳酿,广灵寺每个月要最大的酒坛一千坛,先钱后货,绝不让广记吃亏,刘东主觉得如何?”

刘天宇手指敲了几下桌面,然后才道:“广灵商行每个月都会买走不少的汉府佳酿,圆意师傅再买一次岂不是多余了?”

听到这话,圆意和尚笑而不语。

刘天宇明白了,这是人家自家事,不方便告诉他。

但从中他还是能感觉到,广灵寺并非铁板一块,起码广灵商行那边和面前这个圆意和尚之间就不是一起的。

刘天宇沉吟了一下,道:“现在做不到,酒坊一个月出酒也就一千多坛,各处都有需要,不可能单独给云山寺备出来,不过等再过两个月就差不多了。”

先款后货,这种生意没有风险,他自然要做。

银子他从不嫌少,而且是越多越好,山寨上和广记镖局养了好几百人,每天的花费都是一笔不的银子,山上的老铁头正在打造板甲,要的银子就更多了。

圆意和尚笑着道:“既然刘东主答应了,那么僧就好回去复命了,不过还有一桩事要和刘东主商量?”

着,他看向了刘天宇。

刘天宇知道正题来了,抬了一下手,笑着道:“请?”

圆意和尚继续道:“本寺家大业大,开销同样不银钱周转如履薄冰,按照现在的价钱,三千多斤汉府佳酿要快五百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六千多两,这个数目有些大了。”

刘天宇笑了笑,没有接话。

连买酒的银子都拿不出来,那还有很么可谈的。

对面的圆意和尚嘴上道:“城里城外都在传汉府佳酿是用高粱酿出来的,本寺田地上种着不少高粱,不知道能不能用高粱折抵酒钱,价钱方面本寺还可以让一让。”

“你们准备怎么折抵?”刘天宇皱起了眉头,看上去不太满意。

“一石高粱市价二百多文,大宗买卖的话二百文甚至一百十文就能拿下,一石换四斤酒怎么样?”圆意和尚心算算的很快。

刘天宇淡淡的道:“高粱这东西是喂牲的,卖不上什么价,我这酒翻手就能倒卖出去,贵寺的算盘打得也太好了一点。”

生意归生意,虽双方明显有化不开的仇恨,他依然用上了客气的称呼。

圆意和尚笑着摇摇头,道:“一石三斤半如何?”

“一石一斤。”

“刘东主,本寺高粱也是辛苦种出来的,也有账目,真要这个价格卖掉买酒都可以了,何必要以物易物,用高粱换酒。”

双方讨价还价起来,土匪头子不像土匪头子,僧人不像僧人,完是两个精明的商人。

最后价格定在了一石两斤半上。

这个时代,生意场上头定下,那这件事就要执行下去,双方都不会再出现反复。

不过,刘天宇坚持要广灵寺方丈在契约文书上签字,如果有印章也要加盖上。

圆意和尚本不愿这么麻烦,见刘天宇执意如此,便不愿在这种细枝末节上争执。

对这个结果双方都觉得满意,汉府佳酿八十多文一斤,将来产量扩大价格肯定会降下来,但也不会低太多。

外面就是草原,有多少酒都不够鞑子们喝,高粱一石二百多文,这个价格也不离谱,奈何有价无市,卖出去的量太少。***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