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鬼谷传人演艺三国传奇 > 第四十九章 官职到手

第四十九章 官职到手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张福光担心曾禹不认识路,他带着曾禹和朱文两人来到鸿都门前的街道上,告诉他们这里就是当今皇帝张榜卖官的地方。曾禹让张福光去办自己的事情,他则带着朱文来到了鸿都门外。

他们来到这里时,和预料中的差不多,人并不是特别。虽然这些人既有风流倜傥的贵家公子,也有头发花白的老翁,但可以从所有人的穿着可以看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钱人。此时这些人正三三两两的聚在鸿都门外的红墙之下,也许是在商量各自打算买什么官职。

这些人也看到了曾禹和朱文两人,不过并没有当一回事。这些人虽然觉得曾禹的气质强于常人,但是既然来到这里,加上曾禹的穿着普通以及护卫只有朱文一人,觉得这肯定是某个小家族想做把当官的瘾。

曾禹也不以为意,俗话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过他看到这些人簇拥在红墙之下是看什么东西,有些好奇,于是也走上去观看。待走到近前,只见鸿都门的一面红墙上正贴着长长的告示,其上赫然是朝廷个官位的价格。

原来灵帝卖官鬻爵已经有了好几年,如果把这个当成商品,那么现在这已经是被独家垄断的一个产业,而且产业的模式正越来越完善。灵帝让人每月将可以买卖的官职以及相关的价格明码标价,并且公示出来,今天正是本月公布的第二天,所以一些有意捐官的人都会在这几天来查看了解。

曾禹不禁有些瞠目结舌,他虽然在前世听说过灵帝张榜卖官的事,但此时身处其中还是感到非常震撼。纵观华夏历史,哪怕他了解的更长的历史中,能卖官卖的如此光明正大的恐怕只有这桓灵二帝了。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也像其他人一样抬着头在告示上搜索起来。曾禹要找的是安平县令,县令在所有官职中算是比较小的,告示是按官阶高低排列,他从后面开始看,终于在偏后面的地方找到了县令的职位。

曾禹眼睛一亮,连忙看后面的价格,不过这个告示上没有写具体哪里的县令,只标注了某某州县令一职的价格最高和最低价,其中交州之类的偏远地区,县令一职最高不过五百金,而司隶、冀州、兖州等大汉腹地的县令,最高甚至要一千二百金。

“并州县令,定价最低六百金,最高一千金。”,看到这条信息,曾禹心里也有点激动。之前张纳山告诉他县令的标价是八百金,现在想来当初他说的应该就是安平县令的价格。不过张纳山竟然知道的这么清楚,难道他以前也特意过来打听过,曾禹此时心里泛起了疑惑。

曾禹四下里看了看,看到一个年轻的太监正站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朝那个太监走了过去。

“这位公公,在下想捐一个本地的县令,看到榜单上的只有本州的报价范围,不知可否透露具体的价格?”,陈楚不卑不亢地问道。

在这里不得不说,灵帝虽然做皇帝荒唐,但却非常善于经营,至少在鸿都门外负责接待的这些个太监对客户的态度是非常好的。

年轻太监一脸和善地看着陈楚,点了点头道:“这位公子请问。”

“是这样的,我想捐一个本县的县令,不知道要如何做,具体需要多少金?”

年轻太监笑着说道,“公子可是已经决定了?”

“当然!”曾禹肯定的点点头说道。

年轻太监对侍立在一旁的另一位小太监说道:“你带这位公子进去办理手续”。

“公子,请随我来。”

少年太监朝曾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领着曾禹走进了鸿都门。一进鸿都门,两人都相互无言,静静地沿着一条幽静小径来到一座殿堂。

少年太监引领曾禹来到门口便停了下来,“公子请自进去,小的告退了。”随即少年太监便离开了。

曾禹推开殿门,见到里面大店中央放着一张书桌,书桌后面还坐着三个上了年纪的太监。

三位太监明显以中间那人为首,他看到曾禹进来,开口向他问道:“可是决定捐官为我圣上效命?”

原来这些太监觉得买官不好听,中常侍张让下令不准说买官卖官的字眼,而说成捐官,并且说是为圣上效命,灵帝一听,自然是更加开心,所以这三个太监才这样问曾禹。

曾禹听到这里,心里面想笑,但脸上却表现的十分严肃,朝三个太监作揖行了一礼后答道:“学生苦读诗书多年,愿意捐献资产以供国家只用。也希望能有机会为国效力,为圣上排忧艰难。”

“好,不知你打算如何效力?”为首的太监听到曾禹的回答,顿时大声叫好。他感觉这个士子真是太会做人了,他们见过买官的,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会说话的。旁边的两位太监也觉曾禹真是孺子可教。

“学生希望能帮圣上牧守一方土地,在当地百姓中撒播圣上的仁德,当然也会宣扬张公等诸位公公的功劳”曾禹装作谦恭地回道,至于心里怎么想的,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你可有选好的地方?”还是那个太监问道。

“学生自小在并州上党郡的安平县长大,感觉县里同乡都是只知道县令,而不知圣上,更不知当今诸位大人。学生见此,愿意贡献家资,担负起牧守教化安平县城的责任。”曾禹终于将自己此行的目的说出来了。

“你查一下,安平县令可否在表格之内,标价几何?”为首的太监对左边的那人说道。

左边的太监迅速翻开账簿,在并州的一栏里找打了上党郡的安平县令,标价正是八百金。为首的太监也看到了结果,将他告诉曾禹。

曾禹很爽快的将带来的钱交过去,同时还多拿出五十金给到为首的太监,说道:“几位大人为圣上办事辛苦了,这是学生的一点敬意,希望各位大人笑纳。”

曾禹这样做也是有自己的考虑,他知道这个卖官鬻爵时张让等十常侍拾掇灵帝弄的,既然如此,在此处收钱的人肯定是张让等人的心腹。现在大汉威信还在,而他曾禹自身力量还很弱小,需要借助他们的威势,在往后几年中行事才能更加顺利。

三位太监听到曾禹的话,老脸都笑成了一朵花,为首的太监迅速收下了曾禹贡献的那五十金,至于买官的八百金,则是交给右边的太监收到旁边的箱子内。

很快,为首太监就将一张盖有玉玺的官凭文书给到曾禹,曾禹自然是感激的接过。不过他此时并没有走,而是装作欲言又止的样子。

“子锐你可是还有其他事情?”三位太监已经知道了曾禹的基本信息,当然很多是曾禹编的,为首的太监看到曾禹的样子,亲切的问道,当然那个声音和模样直让人起鸡皮疙瘩。

他们之所以如此,也是觉得觉得曾禹既然不是官宦世家子弟,那么就完全可以拉拢到他们这一方。现在朝中形成那大势力集团,一方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官僚集团,另一方则是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两大势力都各自拉拢各级官员,相互争取夺利。其中何进的势力主要在宫外,跟随的大家族众多,在国内势力很大。而十常侍主要是在宫中,利用皇帝的宠信,发展党羽,但势力还是比不上何进一方,还好灵帝十分信任他们,所以两方目前是势均力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双方都是大肆拉拢中立的家族等实力,希望能压对方一头,此时为首的老太监就是觉得曾禹既然不是何进一方的,那就可以争取拉拢过来,到时和张让说起,也算是一个功劳。

“启禀公公,是这样的。现在安平县城有一个县令,但是他已经七十多了,也收到了朝廷的还乡令,但他仗着是清河崔家的子弟,而且上党郡守和他是本家,一直没有致仕回家。下官怕回去之后,将现在的崔县令赶走,郡守大人会为难下官。”

三位太监恍然大悟,不禁心中一喜,看来这个曾禹注定与世家处于对立位置。于是向曾禹说道:“这你放心,你可以朝廷任命的安平县令,难道小小一个崔家还敢抗旨不成?”

曾禹肯定地点了点头,“崔家当然不敢明面上反抗朝廷,但是给下官一些小鞋穿是轻而易举的。下官受些委屈没事,但是下官怕影响让百姓沐浴张公以及诸位大人的仁德。”

“子锐你放心,我会向张公禀明,谅那崔家也不敢公开和张公作对。”,年轻太监朝静立一旁的一个少年太监道。

“那是,谁不知道和张公作对只有死路一条,下官谢谢公公,待我下次进京时,一定更好的报答几位公公和张公。”曾禹一听连忙谢道,他此时心中着实大喜,没想到这么顺利就说服了这些太监帮助他压下崔家,这样他回到安平县城才算是可以真正的放心行事了。

事实上这也是曾禹刚到洛阳,还不了解当今的局势。如今灵帝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外戚何进和宦官张让他们的势力斗争几乎到了最激烈的时候,崔家作为官宦世家,当然是张让为首的宦官势力要打压的。此时曾禹的请求,恰好既可以打压到崔家,又可以拉拢曾禹这个新任县令,这个太监知道张让肯定会乐见其成,所以才敢爽快答应,如果崔家也是张让一方,他肯定又会是另一番说辞。

三位太监又向曾禹叮嘱了几句,只要是让曾禹记得张让和他们的恩情,曾禹自然是满口答应,至于真是的情况,希望这几个太监以后知道了不会气的吐血。

只花了一炷香的时间,曾禹便从鸿都门中走了出来。他失去了八百五十金,换来了一张盖有御玺的官凭文书,以及宦官势力对他的支持。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