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唐残 > 第1095章 投躯报明主(续)

第1095章 投躯报明主(续)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当然了,当李嗣源(邈佶烈)隐约表示要重整军伍,率部反身再战的意图时,却毫不意外的遭到了来自中军的一致反弹和劝谏。更有老部下泣声规劝他,还请千万保重有用之身,不要白费了其他人给争取到的生机云云。

说白了,就是这些逃出来的人马已经在短时间内,基本丧失了与太平贼继续对阵的斗志和勇气。只想着在城墙的庇护之下,好好地修整上一段日子再做打算。尽管如此,李嗣源(邈佶烈)还是没有放弃后续的努力。

随后,他就以专掌太原府以南攻伐和节制军政的南路总管的名义,就地从介休、平遥等地抽调了近一万守军,外加短时间内发兵尽出所征募而来的一万五千名新卒,填塞入冷泉关内外。

因为兵势众多而关内狭促,他又就近征发民力在冷泉关外的通济桥、白壁寨等,靠山畔水的险要之处抢建了许多寨垒,绵连逾里以为后续的容纳和驻扎之所;就算这般他还是有所不放心,

又在横跨汾水的嫌险恶要冲通——济桥上,构筑板屋事先堆满柴炭油脂,以亲信部下横冲都指挥石绍雍(臬捩鸡)为镇扼使,只要一旦冷泉关不再可为凭持,便就可以在短时内立刻毁桥阻敌。

然后以另一名亲信部下,应州兵马使安重诲停驻介休,为汾州水陆转运判官兼营田防栅使。然而下一步他继续引兵北还,抵达比邻太原府门户的平遥城时,却没有迎来自己预期的后援兵马和物资。

反而是一小队来自北都太原城的使者,给他带来了来自晋王李克用的严词训令和一个坏消息。

正在雁门一带坐镇而再度击退和挫败了,来自代北岚州卢龙军的李克用,短时内已没有一兵一卒可以予他,反而要追责他丧师失地之过,但是依旧需要他在阵前戴罪立功以期后效。

而随之而来的坏消息则是,作为太原府西面屏障的石州(今山西吕梁市)所属的西面要冲,位于群山之中险要狭促处的定胡县/孟门关,被沿着黄河逆流而上的太平军,以伪装走私马队的欺诈手段攻破。

所以,他不但不能返回北都太原境内修整,还要继续坐镇汾州的同时,分兵前往支持和救援,可能受到围攻的石州州治离石城(山西吕梁市区附近);因为随刺史李存进出阵之后,城内只有不足三千老弱兵卒了。

不然的话,一旦离石城这个枢纽位置有失,进入石州的太平军就可以向西沿着贯穿吕梁山裂谷的离石水,直趋与汾水的汇合处——汾州州治隰城(山西省汾阳市区附近)下,威胁他的大后方乃至截断退路所在;

而向北则可以通过赤洪水进入岚州境内,与被阻挡在雁门诸关以外的卢龙/幽州军,形成呼应之势,那对于正在坐镇雁门前沿,而好容易挫败了代北之地的晋王,更是难以容忍和接受的威胁。

所以,又到了李嗣源(邈佶烈)不得不做出两难决择的时候了;要知道前一次他遇到类似的困境,还是多年前的代北行营五路大军围攻朱邪部的时候,他也因此几乎失去了自己所有的部曲和亲族。

在失去了当初兵强马壮号称八万之众,所秉持最基本的胜势和军力之后,他只能像是一个弃风漏雨下,以最后一点本钱拼命左右腾挪着,拆东墙补西墙只为坚持的更久一些的裱糊匠了。

但是他还是不得不坚持下去,只为了未来可能到来的最后一现转机,也是为了报答晋王

与此同时,在吕梁山南麓与汾州比邻的隰州境内,被围困起来的隰川城(今山西吕梁市龙泉镇)里也迎来了一名来访者,却是如今身为太平军河中(六州)善后处置司,随军屯营官的王仁寿。

只是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踌躇满志,而要为家门闯出一条活路来的年轻王氏子弟了;而更多是一个历经风霜而迅速成长起来的行伍中人;只见他毫不犹豫的对着迎上前来的一众城内官属将吏道:

“我就问一句,如今南下的晋军已经大败溃灭,尔辈外无援力、内少凭持,此时不降又更待何时;等城破了好一起玉石俱焚么?”

“贵人息怒,实在是情非得已啊!”

一名胡子花白而形容苍老的官属,连忙卑声乞求道:

“实在是明府闻讯之后受惊过甚,如今卧病不起,城内已然没有一个可以做主的人了。。”

“我是来送上最后通牒,可不是来打商量。过了正午之后就别无任何余地了。”

王仁寿却是不为所动道:

“要么由你们当下做出决定,要么就立马换个可以做主的来。至少,眼下献城出降尚可只问首要之责,其他人还有异地安生的一条活路;可是要是抗拒论处,就是身死族灭之祸了。”

“既然如此,小人自当尊奉贵军之意,竭力开门相迎,还望牵挽。。”

这时候,在一片面面相觊觎的官属当中,终于有人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而有些谨慎的开声道:众人不由定睛一看,却是新任未久的隰川县尉王如意;却是难免哗然大惊起来而又争相出声道:

“某愿相从。。”

“我也降了便是。。”

“在下,在下。。。。”

因为这一刻他们忽然就想明白了,既然那位身为刺史而出身名门、诗书甚有造诣的官长抱病闭门不出,号称不降不战不理不睬,就是不肯担待相应的职责;那也岂不就是用来作为明面上交代的最好人选了。

于是在这些本地出身的官属将吏为了求生,而合力发动起来的种种运作之下,就算是城内尚且留守有千余名缺少斗志和士气的的河东兵;也在数量远少过自己的本地团结兵的协助下,放下了武器退出值守的城门;

因此,仅仅在半个时辰之后,隰州境内最后一处存在成建制驻军的城池/据点,也就此宣布易手了。然而在私下里,王仁寿又亲自将这位新投降的县尉,给送出城外骑上了一匹驿马同时诀别道:

“这是我能够为祁县老家,所能够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还望你如实告知,家门存续还是倾覆就在他们一念之差的须臾间,但请一切好自为之。。”

“从今往后,我便是江西袁州王氏的当主,已经走出家门的那些子弟,也与河东再无任何干系了。”

只是虽然王仁寿口中这么交代着,却是对于祁县本家方面那边的反应并不抱有太大的期待了。毕竟当初想要有所求变求新,或是为自己寻找出路和前程的大多数人,都就此走出家门来了。

因此,能够留在老家看守门户的反而只是相对保守求稳,乃至是最为抱残守缺的顽固者;虽然几经河东变乱也依旧抱着故土难离的情节,而坚守着家园故里。

如今,更是受到了那个后唐小朝廷的优抚,族人子弟多被授予了清贵美职,被他放回去传话的那个县尉王如意便是其中之一;只怕是没有那么容易改弦更张或是重新掉头过来的。

或者说,在经历和见识了那么多的事情和任务之后,他也不觉得依旧坚守祖地的祁县本家,还会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和侥幸下场。因为,就算王氏怎么号称地方首善和郡望之家,也依旧改变不了广占良田而佃客万千的最大出头鸟之实。

相比江东、两岭那些海贸商业氛围浓重的地域,或又是湖南、江西、荆南、峡江等那些,具有依靠长江水道行商历史传统的地方,可以果断分家散田来变相规避,太平军的更多清算和打击。

这些世居河东而唯以田土出息维系家门,同时也垄断了地方上几乎绝大多数相关食利产业的本家人等,也根本没有这种壮士断腕或者说是断尾求生的魄力和决心。

所以,一旦太平军讨平了窃据河东的伪唐小朝廷之后,于情于理王氏为首的这些郡望大族,也是最好的杀鸡儆猴兼带收揽民心的对象了。然而,王仁寿也不过是只求个心安而已。

事实上,为了在太平军中的前程和将来计,他已经在两年前迁转的例行内部背景审查当中,主动申报和承认了被祁县王氏给“逐出”家门,而不得不投靠袁州远宗的身份。

所以,至少从他个人身后而言,已经不再受到《太平考成条例》里,对于旧属官宦和门第人家的限制了。而这一次征调他来参与河东攻略,及其在大后方善后事宜中任事,未尝也没有相应的暗中考教和试炼的意思。

所以,他在接下来的清户丈田、释放奴婢、聚民屯恳、清算豪姓等等,梳理地方社会秩序和整肃旧有势力的工作当中,必须比其他人表现出加倍的努力和坚决态度来。

也许,将来正式清算祁县王门的时候,还要他这个被“逐出家门”而相对熟悉内情和门道的族人子弟,来领头行事呢?这才是他真正的机遇和前程所在了。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