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大明之朔风疾 > 201节 盐法

201节 盐法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正月十五刚过,大统领府命令入关部队向东胜卫集结,自偏头关进入山西,丰州各地又欢腾起来,老丰州人越来越把出兵打仗当成挣钱机会,只要听说丰州要打仗就满心欢喜,削尖脑袋把家中子弟塞进队伍,危险吗,一点也不觉得,好像每次出征除了带回大量的战利品,也没见死几个人呀!新丰州人开始还舍不得自己的子弟,不过在老丰州人的影响下,很快也想通了,在家里种庄稼总归是穷,要想发家致富还是得出门找钱。

李富贵、马奇从蛮汉山一路跟着队伍到了偏头关,不是来送行,而是送他们的私货——这个冬天可把工商司憋坏了,要做桩大买卖把损失补回来,利用山西军商将丰州货物直接卖到内地,利润至少翻倍。这次随军携带入关的马驼牛驴有四千余头、私盐二十万斤,此外还有几十车藏在草料下的军械——山西军商的老大王国梁几乎是迫不及待要求丰州提供军械,有多少要多少,质量差点也无所谓,而且给的价钱也高,尤其是丰州产二两重箭卖到五钱银子一枝,这简直是暴利呀,李富贵用屁股都想得出这些军械卖给谁。

“老白,这次你们入关首要是把生意做好,剿贼的事不打紧,我提醒你呀,生意赚不到钱,你们饿个半死逃回家都有可能!”李富贵还在教训白显志。

白显志不以为然地扭头望向李榆,李榆皱了皱眉说:“生意上的事你不用管,都交给范二喜,你只管带兵打仗。”

一旁的范二喜立即挺直了腰板,他去年回到丰州后,就一直留在偏头关附近,与关内的王国梁随时联络,暗中操纵山西军商的不法活动,这次他也要随队伍入关,还被任命为军中赞画军务,实际上就是掌管随军生意。

李榆想了想,又对郑重说道:“白副将,此次出兵务必小心谨慎,把我丰州子弟安带回来即是大功,我们承受不起太大的伤亡啊,凡优势不大之仗不打,攻城死守之仗不打,孤军深入之仗不打,粮草不足之仗不打,士气低落之仗不打,地形不利之仗不打、敌情不明之仗不打、天气险恶之仗不打……”

“大统领,你干脆告诉我什么样的仗能打吧?”白显志已经在挠头顿足了。

“我明白,就是挑光占便宜不吃亏的仗打。”范二喜马上插话。

李榆挥挥手示意他们该走了,白显志、范二喜对李榆拱手告别,拨转马头追上自己的队伍,浩浩荡荡的人畜大军缓缓进入偏头关。

送走了入关大军,东胜卫指挥使巴图陪着李榆一行人又到了东胜卫城——其实就是洪武朝明军弃守东胜卫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丰州设立东胜卫后,在原地清理出些残砖烂瓦,搭建了一些房屋、窝棚和帐篷,又打出了两口水井,把这里用木栅一围,就成了东胜卫的大营所在地,不过老百姓喜欢称这里是卫城。

“部队过河后有回信吗?”李榆到了巴图的大帐内坐定,立刻就问道,他此行另一个目的是迎接杜文焕,按照杜帅的来信所说,这几****应该从神木堡方向出边墙,东胜卫同知杜宏泰早就带领八百骑兵过黄河了,李榆到了东胜卫后再次派出孟克率两百飞虎骑接应——黄河以西是鄂尔多斯人的地盘,谁知道这帮穷疯了的家伙会不会拦路打劫,还是小心点为妙。

“还没有,用不着担心,这两天也许就接到人了,过河的兵力足够了,不会出事的,”巴图显得很轻松,笑着对李榆说道:“鄂尔多斯残破、穷困之极,人口也所存无几,杜宏泰还打算迁一个千户所过河种地,我觉得他说得有理,黄河边土地肥沃,荒在那边太可惜。”

“东胜卫的土地、牧场不够用吗?”李榆不满地摇摇头,杜宏泰也向他提出过这个建议,但被否决了,他明白杜宏泰有心占领鄂尔多斯,将延绥与丰州连成一片,而陕北那个烂摊子却让他惧怕,巴不得离得越远越好。

“东胜卫再设依塔克千户所后,已有七个千户所,丰州的人口以后肯定也会增加,拿下河西对我们有益无害。”巴图想了想答道,他是第二副统领,第一副统领刘兴祚年纪大了,而且身体不好,显然是个过渡性人物,李榆一旦有意外,丰州这副担子就有可能落到他的肩上,可他挑得起这副重担吗,他心里发虚呀,也许有开疆拓土之功会好一些。

李榆盯着巴图缓缓说道:“你只看到了土地和军功,却忘了丰州的根本策略是制衡,丰州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保持其相对平衡,才有可能维持丰州的稳定和发展,最终实现‘同族异俗’的构想,而控制河西延绥边外,必然导致延绥人在丰州的势力骤然增强,那时丰州的制衡之策如何实行?以前土默特人势力太大,我们引入察哈尔人,等土默特人与察哈尔人合流形成蒙古势力后,我们又大量引入关内汉人,以此来平衡丰州各方势力,移民之后情况倒过来了,关内汉人的势力变得异常庞大,而蒙古势力则大为减弱,这样下去会出事的,你把依塔克的人拉进丰州很好,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让更多的蒙古势力进入丰州,比如察哈尔人、鄂尔多斯人,在各方势力平衡之前,必须压制丰州汉人的势力过分扩张,你明白了吗?”

巴图陷入沉思之中,李榆微微一笑说道:“丰州的大统领不是靠打仗杀戮坐得稳的,而是靠给百姓一块乱世求生的太平之地得来的,你想明白这一点,丰州才会交到你手中,如果你实在想过河种地,那就去吧,但绝不能和鄂尔多斯人开战,相反还要尽力把他们拉进丰州,什么时候你有把握在鄂尔多斯实现制衡了,那时你就可以把延绥甚至甘肃、宁夏三镇边外拿过来。”

“汉民,谢谢你,我还要好好想一想,”巴图摸了摸头,笑着对李榆说道,“我觉得你跟过去不一样了,变得越来越有学问,你现在也认真读书了吗?”

“逼出来的,没事就瞎想,书还是照样读不进去。”李榆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李富贵、马奇去东胜卫的工商分司、课税分司查问情况,这时也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三人似乎在说着什么,吵吵闹闹进了大帐。

“我说怎么晋商都跑到兴和、丰州两卫,秦商却在东胜、宣德两卫扎堆,原来是这几个家伙事先就把地盘分好了,我们还被蒙在鼓里。”马奇气鼓鼓地叫道,他刚才检查工商分司的堪合,觉得不对劲,找来几个秦商一问才知道,孙庭耀和李建极已经谈妥了交易,两人把丰州四卫瓜分了,沈守廉的老窝在南直隶有点鞭长莫及,蛮汉山大营直辖地带成了他的势力范围。

李榆皱了皱眉,这些日子不断有晋商、秦商打着李建极、孙庭耀的旗号进入丰州,申领经商堪合时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不过大统领府没把这当回事,穷乡僻壤的丰州有人来经商就不错了,谁在乎他们到哪儿做生意。李榆没说话,眼睛看向那个黑瘦汉子,这个人的长相不像中原人,个矮瘦小、唇厚面黑、颧骨凸起,说话的腔调与洪承畴略有点相似。

“此人陈得才,广东佛山人氏,原为肇庆镇匠户,此次受孙庭耀之托来东胜卫开办铁厂,这家伙有点难缠。”巴图低声向李榆介绍。

“大帅,小人有话要说,我们从陕西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为什么不给我们发盐场堪合?”陈得才向李榆跪下就大声叫起来。

“老陈,我不是对你说过了吗,我东胜卫自己要开盐场,你是明国人,‘官山海’的道理不会不懂,明国允许你们私开盐场吗?你开铁厂的不要管开盐场的事。”巴图没好气地说,这家伙在佛山干过铁厂,据孙庭耀的来信说,此人是制铁高手,蒙古人有重视工匠的传统,巴图对这类人也得礼让三分。

“我的东家已和大帅谈好,可尽取盐铁之利,我受东家之托掌管东胜卫秦商事务,当然要问个明白,指挥使大人休要怪小人无礼。”陈得才也是倔脾气,仗着东家有钱就敢和巴图吵。

“你们想把咸水海子都要走,那我们吃什么?我丰州离了你们一样能制盐,休要胡搅蛮缠。”巴图气得真想一脚把这家伙踹出去。

“指挥使大人既然如此说,那小人就请大帅评评理。”陈得才毫不退让,把头又转向李榆。

“你起来吧,丰州没有跪拜礼,有理也要站着说嘛,你还是请李襄理评评理吧。”李榆笑起来,这俩人吵嘴真好玩,巴图说的是蒙古味的山西话,陈得才是一口广东口音的官话,南腔北调混在一起吵比唱戏还热闹。

“我们确实答应过你东家可取盐铁之利,不过,盐池可没答应给你们,”李富贵想了想,缓缓地对陈得才开口道,“这样吧,盐场堪合可以发给你们,你们可以取咸水制盐,但不能将盐池据为己有,孙伯希来了我也是这样说,你们做生意也得让别人有钱挣,丰州的一山一水都不会让那一家独占,这很公平吧?”

陈得才有点不甘心,马奇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陈掌柜,你该满意了,做生意是凭本事赚钱,天下哪有什么独家生意可做!”

陈得才嘀咕了几句,垂头丧气走了,李榆突然捂着肚子笑起来,这个小黑人太好玩了,巴图却是满肚子火,很不满地瞪了李富贵一眼。

“副统领,不把生意交给别人做不行呀,我们的盐场最多再干两年就撑不住了。”李富贵摇着头叹息道。

丰州的官办盐场能兴旺一时,很大程度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水海子周围布满了长年累月形成的盐晶,砸下来重新熬制就能得到精盐,但盐晶再多也经不住长期的采取,可供采取的盐晶如今越来越少,盐场不得不派人到别处的咸水海子采集盐晶,如此一来浪费人力、财力,也减少了私盐的利润。解决方法是现成的,那就是造盐田晒卤水,再用卤水煮盐,但这必须有大量钱财投入,丰州财力有限,挤出这笔钱并不容易,而且也同样会增加制盐的成本。与此相反,丰州的老百姓也发现煮盐有利可图,丰州的大小咸水海子有的是,有口铁锅就可以制盐,丰州改制之后,老百姓自己就在咸水海子边干开了,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公家能赚的钱他们也能赚,老百姓负担轻、经营灵活,制出的盐质量好价格还便宜,丰州人更乐意接受,丰州私盐大举进军关内市场的同时,自己老窝的市场却被老百姓的私盐冲击得七零八落,有时还得向老百姓收购私盐销往关内。

大统领府对自己的官办盐场产量、利润下滑忧心忡忡,鄂尔泰是个典型的蒙古自由主义者,直截了当说既然自己做不下去,那就索性放开让大家做,官员们也逐渐想开了,与其养一堆盐官胡乱折腾,还不如放开经营,老百姓卖的盐越多,我们收的税也越多,再说向关内贩私盐的渠道都在我们手里,收老百姓的盐卖利润更高,算下来我们一点也不吃亏。

“其实我们早该想到这一点了,明国盐政荒驰就是前车之鉴,既然大统领府都不想做这个生意了,东胜卫更没本事做,还不如趁早交给别人做,”李富贵最后说道。

巴图想了想又问道:“明国盐政荒驰世人皆知,但究竟怎么回事却不清楚,李襄理能否赐教?”

李榆抢先说道:“巴图,我给你讲吧,明国开国之初盐政采用开中法,鼓励商人向边镇输粮、输布,换取盐引以获贩盐之利,山西等地还一度兴起商人屯田以供粮草,边镇供给由此得以保障,商人也在其中大有所获,而朝廷见有利可图就滥发盐引,造成有引无盐,有点像他们滥发宝钞,反正倒霉的是老百姓,商人供给边镇反深受其害,甚至于倾家荡产,开中法也因此难以维系,明国盐政从此混乱。弘治朝户部尚书叶琪再出错招,改开中输粮、输布为输银换引,商人出钱就可换取盐引,朝廷似乎多了些收入,却忘了供给边镇的初衷,商人无心供给边镇而移做他业,商屯也随之彻底荒废,从此边军供给成了朝廷再也摆脱不了的沉重负担。如今朝廷实施的是万历朝淮盐道袁世振的‘纲盐法’,明国盐政就此一塌糊涂,贩盐成了官商勾结的霸道生意,****的把盐价抬得奇高,引得私盐贩子满地跑,除了养肥了一大帮盐官、盐商,却一无是处。”

“何为纲盐法?”巴图好奇地问道。

李榆得意了,故作深沉地讲道:“这个纲盐法嘛,就是将有势力的盐商按所属地方分作十纲,未编入纲者不得贩盐,说白了就是官员把看不顺眼的人赶开,找自己认为合适的人做这桩赚钱生意,不勾搭到一块才见鬼呢,其实就是做霸道生意。朝廷把账还算得精,每纲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或银六钱四厘,另交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按此计算朝廷从中每年可得银一千二百余万两,不过我只听说魏忠贤派爪牙收到过二百万两税银,其他时候远不及此数。私盐贩子肯定不会缴税,养肥的盐商有贪官撑腰也有办法偷税漏税,朝廷收不到税钱还遭天下百姓痛恨,明国盐政简直是个笑柄,朝廷做不好的事,我们照样做不好,所以说霸道生意不能做,索性把这桩生意让给大家做,我们只管专心收税好了。”

“明国官盐生意没得做,市面上大约有七成是私盐,我听张世安说他把私盐都卖到皇宫外面了,还是锦衣卫的人帮他卖,副统领,这桩生意不好做,还尽遭人挖墙脚,我们就这么点官员,管也管不住,还是别死攥在手里了。”马奇也对巴图说道。

“好了,不用再说了,霸道生意不能做,这个道理我懂,”巴图摆摆手,睁大眼睛看着李榆说道,“汉民,你行啊,这么复杂的事你也懂,你确实是越来越有学问了!”

“巴图,你千万别夸我,其实我也是前两天刚听别人讲过的,向你现炒现卖一番。”李榆赶忙答道。

众人一听都笑起来,“霸道生意不能做”从此成了丰州官员的口头禅。

两天后,杜宏泰派人回来报告,他们在神木堡边外已经接到杜帅一行人,孙庭耀、李榆的大嫂、二嫂还有两个侄子——李曜、李暄也在其中,正在向东胜卫赶来,明天中午之前就能过黄河。李榆松了一口气,派人通知蛮汉山的李槐,自己则准备第二天一早到黄河边迎接。

;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