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皇图霸梦 > 第二卷:神墓夺鼎 第七十八章 九边重镇

第二卷:神墓夺鼎 第七十八章 九边重镇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半月前,宣府边镇。

难得平静的宣府突然被一阵急促的铜锣声扰乱,接着就听见从城外传来悠长悲凉的牛角号声。

城内的居民对这些声响自然不会陌生,热闹的集市顿时作鸟兽散,远处还传来一阵阵惊呼:“鞑靼犯城了!鞑靼犯城了......”

鞑靼,是明朝对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权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东部草原部落的统称,与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鄂尔多斯、阿速等部,其人自称蒙古。

公元1410年,明成祖亲自北伐,先后在斡难河畔和贝尔湖东追击、击溃了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和太师阿鲁台两部,战后,本雅失里投奔瓦剌后被杀,阿鲁台被迫归顺,北元政权崩溃后,部落离散。

正德元年,来自察哈尔部的巴图猛克征服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部,统一了漠南蒙古,让蒙古出现中兴局面,被鞑靼各部尊称为“达延汗”,也就是明史后来所说的“小王子”。大明北疆因此一度面临巨大威胁。

好在天佑大明,达延汗壮年而逝,其长孙卜赤继承汗位,虽名义上统领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万户,但因年幼,实上只是察哈尔万户的首领,明人习惯将之亦称为“小王子”。

此时,雄壮苍凉的城关外,出现一片黑压压的骑兵,嘶鸣的烈马载着弯弓舞刀的鞑靼蛮兵在城外奔驰,扬起阵阵尘烟,低沉悲凉的牛角号声与鞑靼蛮兵的嗷呜怪叫声昭示着对明军的挑衅。

城关上的明军早就严阵以待,弓弩手、投石手、炮手有条不紊的进入战位,作为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常年应对前来叩关的游牧骑兵,早已处乱不惊。再说,宣府城墙高三丈五尺,用夯土外加包砖建成,这种异常高大坚固的防御要塞,在鞑靼骑兵的长弓和弯刀前自然固若金汤。

鞑靼骑兵中间,一名头缠发辫,手握双锤的彪壮汉子坐在一匹体型壮硕的黑马背上,与旁边执弓带刀的护卫静静立在原地冷冷的看着远方的城关,此人正是达延汗的长孙,察哈尔部的现任首领——卜赤。

卜赤看着眼前巨兽般的城关,心中暗自感慨:凭借自己手下的兵马和器械,确实无力攻下大明的要塞,更不要说城关上还有各种威力巨大的火炮和弩箭,自己的骑兵就是离得近一些都会被射杀,只能远远挑衅,吸引明军出城作战,但明军也不傻,据守要塞不出,任你骑兵再厉害也无可奈何。

公元1368年明朝建国,设九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永乐之后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只剩九边重镇,它们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

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其中,直接负责保卫京师安全的宣府镇更被称作九边首镇,素有“九边冲要数宣府”之誉,屯兵高达十数万,装备也最为精良。

卜赤身边的千夫长们看着眼前巨大的城关,不知首领为何要在此处与明军叫阵。要知道长城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防御重点在于各个关口和要塞,而绝大部分的长城则是预警的烽火台,并不是重兵把守的城墙。

只要他们绕道而行去防守薄弱的地点,便有机会派小股骑兵潜入长城以南掠取一番。当年土木堡之变,瓦剌太师也先就是派一支精骑绕道,突破长城防线,才将明英宗虏获。

谁也不知道卜赤用意何在,但又无法忤逆首领的命令,只好一连几天在城关处叫阵。

宣府的守兵开始以为鞑靼要攻城,但一连几天发现只有骑兵在城下叫阵,对方并无大型的攻城器械,便也放心下来,除非这些骑兵能飞天,否则断然越不过宣府半步。

鞑靼在城下叫阵数日后,见明军一直龟缩不出,便四散开来,往防御薄弱处去掠抢物资。

见鞑靼撤兵,城内的明军也松了口气,却不知,卜赤的战略意图早已达成。

数日前,就在鞑靼兵临城下时,附近明军齐聚宣化,除宣化防守的固若金汤外,其它地段的长城兵力更加空虚,趁此机会,鞑靼的一小队骑兵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越过长城。

这小队人马越过长城后,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烧杀抢掠,而是迅速藏起武器换上衣服,扮成与大明贸易的商客,沿着官道一路向南奔去。

南京,紫禁城。

一脸愠色的正德怒斥梁储,殿下大臣皆噤若寒蝉,只有这两位阁老依旧面色不改,坦然接受正德的训斥。

二人在来之前已经做好死谏的准备,自然不会有丝毫退让,等正德怒斥完后,相对敦厚的蒋冕开口说道:“启禀皇上,古人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大明朝当然是皇上的大明朝。”不等正德插话,这老头儿又接着说到:“但荀子也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宁王之乱已平,皇上却仍率大军南征,一路多有损耗民力,如此下去,于国家不利,望皇上三思!”

正德一听蒋冕所言,肺都快被气炸,自己一心为国,御驾亲征,就是为了剿灭叛乱和帝国隐患。为此还身中九幽惊魂掌,差点命丧黄泉,但如此功绩却被这老头儿说成损耗民力,真是岂有此理!

见正德面色铁青,大臣中赶忙走出一位身着绯袍、胸绣仙鹤的老臣,对站在玉阶前的蒋冕说到:“敬之,你有所不知,皇上到南京hou进一步剿灭乱党,将出逃宁王再次生擒,其功绩可彰日月。至于损耗民力之说,战争哪里有不劳民伤财的,有道是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不将这些叛逆一网打尽,长此以往,才是对大明真正的祸患呀!”

蒋冕听闻有人唤自己字号,再一听其言语处处显露对正德的恭维,却无言以对。原来,此人正是其兄长,时任南京户部尚书的蒋昪。

蒋昪方才见弟弟言语如此之重,冲撞了皇上,心中不由一惊,这才赶忙出言化解盛怒,先是提醒胞弟言语过重,然后再拍了拍正德的马屁,这才让正德铁青的脸色稍微好转。

殿下群臣听到蒋昪的这通马屁,纷纷附和,又将正德一阵猛夸,甚至还说出汉武在世之类的话语,这让两位刚刚还义正言辞准备死谏的阁老气的一脸黑线,但殿内紧张的气氛倒也因此缓和下来。

正德见蒋昪如此懂事,脸色稍稍恢复,顺势说到:“蒋爱卿言之有理,不彻底剿灭这些叛逆份子,才会真正动摇我大明国本,对不起历代先皇!”说罢看了两位阁老一眼,接着说道:“待异己除尽,百姓安定,朕自然会班师回朝!”

两位阁老见皇上态度坚决,群臣又纷纷附和,只得在内心长叹一口气,无奈对视一眼后说到:“既然皇上已有决意,老臣只好尊奉,但我二人要留在南京陪伴皇上左右,这样太后和杨首辅才能心安呐。”

正德一听这两个老头儿居然要留下来监视自己,心中大为不悦,不仅自己日后的行动会受到阻挠,万一被其发现自己身患绝症,将消息传回北京,那还不得天下大乱?!

想到这里正德不由一阵心烦意乱,从龙椅上“嚯”的一声站起,冷声说到:“腿长在你们身上,你们爱去哪去哪!”说罢,袖子一拂,直接走向后殿,将两位阁老与一班文武大臣晾在原地不再理会。

南京,尚书府。

虽然时间已过亥时,但诺大的府邸依旧灯火通明,在正厅的八仙桌前,此时正坐着一群衣着考究的老叟。上首的两位,正是今日在朝堂之上直谏的两位阁老。两位阁老右侧,坐的是南京户部尚书蒋昪和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两位阁老左侧,坐的是南京镇守太监王堂和魏国公徐鹏举,最下侧坐着的两位,乃是南京兵部尚书兼参赞机务和南京礼部尚书。

人数虽少,但南京地界儿最有权势的几人却都在此,足以可见两名阁老的面子。王华作为宴会的主人,自然是对两位阁老殷切至极,除了蒋冕还在暗生闷气,其他人都谈笑风生。

蒋昪见胞弟一直沉默不语,便端起一杯酒对蒋冕说到:“贤弟勿气,愚兄今日之言也是为帮你解围,不然大家该如何下台?”

蒋冕仍是怒哼一声不肯答话,这时梁储端起酒杯说到:“今日多谢蒋尚书及时解围,本官确实是急躁了些,险些让局面无法收拾。”

王华作为主人,也端起酒杯和解到:“在其位,尽其责,两位阁老虽无错,但也要小心,别落得像我等一样,成了‘遛鸟尚书’喽”。

王华话毕,众人都大笑起来,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席间气氛这才变得热切起来。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